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供求關係是當前主要矛盾

在一個擴容相對平緩的市場裏,股市有多大的能量(以保證金的方式存在,以日均成交額的方式體現),就能維持多高的指數。不同的只是當市場傾向買入時,資金的周轉率高,日均成交額大,指數會相對高一點。當市場傾向賣出或持幣觀望時,資金的周轉率低,日均成交額少,指數會相對低一些。但這種高與低都是階段性的,大盤會圍繞某個相對均衡點,周而復始地上下波動。如果資金增加1倍,相應地,該均衡點也會上漲1倍左右。

  但是在資金增加1倍的同時,代表供給的流通市值也增加1倍,增加的資金就會被增加的市值完全抵消,指數不僅不會上漲,還可能下跌,因為沒有多少人喜歡玩原地踏步,毫無收益的遊戲,許多人會選擇離場,使供求天平向賣方傾斜,導致均衡點下降。因此,認識供求關係是把握大市最重要的一門功課,其次才是估值、公司業績增減,再次才是宏觀經濟。如果倒過來,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中國的宏觀經濟好於歐美,股市的表現卻弱於歐美。

  對供求關係,我們上期講了兩種研究方法:一種是靜態的,資金存量和流通市值的比例;一種是動態的,預期中的資金增量和市值增量的推斷。還有第三種,就是對流通市值本身的研究,這種方法最簡便也最直截了當,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方法,包括波浪、形態、目標測算等,都可直接應用到流通市值走勢的分析中來。

  對一個高速擴容的發展中市場來說,流通市值走勢的分析研究要比大盤指數的分析研究來得更為重要。因為一切市場能量首先作用於流通市值,其次才會作用於平均股價(指數)。

  在一個高速擴容市場裏常常會出現兩種情況。

  第一種是指數沒有漲到位,但市值已經到位。最典型的情況是2007年,全市場幾乎眾口一詞地預測上證綜指將漲到10000點。這種現象??在一輪行情初期或中期出現的眾口一詞的預測,俗稱“明牌”,“明牌很准”是中外股市的經驗之談。但最終上證綜指只漲到6100點,為什麼?看看流通市值就知道了,上證綜指1000點時,流通市值8000多億元;到6100點時,變成8萬多億元,漲了9倍。如果指數也漲9倍,不就是10000點嗎?換言之,那輪行情確有讓市值漲9倍的能量,只是大部分被新增市值吸納或抵消了,最後反映到指數上,只能漲5倍。如果我們瞭解流通市值走勢,就會知道過去十多年流通市值曾經兩次在10倍關口遇阻。一次是1993年的1558點,流通市值等於最低點386點的10倍;一次是1997年的1510點,流通市值等於325點時的10倍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