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花落人亡劉希夷 舊燕歸來晏同叔

在古典詩詞裏,佳句麗詞被歷代文人因襲沿用是常有之事,或改頭換面,另鑄新意,或剝皮抽筋,別出機杼,不勝枚舉。但像下麵所述之事,為把別人的詩句據為己有,而不惜設計殺害原作者的,倒也駭人聽聞。
  初唐時,李、杜尚未聞世,江南吳中才子張若虛和汝州名士劉希夷遙相呼應,彪世而立。二人承漢繼魏,妙筆生花。張詩《春江花月夜》“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、“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”,與劉希夷的代表作七言歌行《代悲白頭翁》“洛陽城東桃李花,飛來飛去落誰家。……今年花落顏色改,明年花開複誰在?……古人無複洛城東,今人還對落花風。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,確實都是藝術性很高的詩句。這首劉詩充滿了悲歎韶華易逝的感傷情調,雖然還未脫盡六朝鉛華,卻已不同於宮體詩那種靡靡之音了。
  但就是這首詩裏的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兩句,卻使他遭到了殺身之禍。兇手何人?歷史的矛頭多次指向他的舅舅宋之問。其間,尚有各種版本,本文只取一說。
  劉希夷,字延之,一作庭芝,汝州人。三歲喪父,隨母在外祖父家長大,與他的大舅宋之問同師而學。他姿容俊美,聰慧天成,善彈琵琶。高宗上元二年(675)希夷25歲時,與宋之問、沈佺期同登進士。卻說一日劉希夷行之一花樹下,不經意吟得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兩句,尚未拿出去示人,被宋之問看到,歆羨不已,欲占為己有,與之商量把此兩句讓給他,劉也豪爽地答應了。過後,劉又反悔,遂因此而結仇。劉希夷雲遊四方後赴洛陽又棲舅家,之問邀他喝酒,酩酊大醉,設謀讓其妻以色相勾引。高宗儀鳳三年(678),宋以此為藉口竟遣人用土囊將其壓死,終年不及30歲,葬汝州風穴寺南。《水滸傳》中曾描述過這種手段的厲害。武松因殺嫂被發配到孟州,在孟州牢房裏,他聽老囚犯說起過這種叫做“土囊”的懲罰措施:“把你來捆了,卻把一個布袋,盛一袋黃沙,將來壓在你身上,也不消一個更次,便是死的,這個喚作土布袋。”宋之問的歹毒心腸由此可見。
  當然,有無此事,歷史已不可考。有確鑿證據的一件事,就是唐中宗時,宋被謫貶瀧州,中間逃回洛陽,匿藏在好友張仲之家。有一天,他聽說張仲之想去暗殺佞臣武三思,遂去告密,以告發朋友獲得朝廷赦免,升為鴻臚主薄。這件事,新舊兩唐書均記錄在案,可謂鐵證。他五十七歲時被唐玄宗賜死,時人就說是他的報應。後人評為“才華蓋世,無恥之尤”。
  劉希夷的《代悲白頭翁》,在後世文章中依稀還能看到它的影子。五代十國時編的《才調集》裏選錄一個叫賈曾的人寫的《有所思》,就“生吞活剝”了《代悲白頭吟》的前半段,不過略改動幾個字,“年年歲歲”兩句更是原封不動地照搬。實在也因為這樣好的詩,改一個字也難。
  《紅樓夢》書裏多次襲用其句法、意境,最明顯的是林黛玉做的《葬花吟》,改寫套用痕跡宛然。不過比起賈曾那樣生硬的“竊”來,應該說曹雪芹的手法自然還是高明得多。
  
  同是借用別人詩句,到了下麵這則故事裏卻成了軼事一樁。有一次,北宋詞人晏殊(字同叔)路過揚州,進大明寺休憩。見牆上題詩甚眾,其中有一個叫王琪的人詩寫得還不錯。晏殊差人把他找來,一聊,挺談得來,便留他吃飯。飯後,同去後花園散步。正值晚春季節,小徑上滿地落英。一陣微風吹過,花瓣隨風飄舞,景色殊美。晏殊看了,猛地觸動了自己的心事,不由得對王琪說:我每想出個好句子,就寫在牆上,再琢磨下句。可有個句子,我想了好幾年,也沒琢磨出個好下句。王琪連忙請賜上句,晏殊就念道:“無可奈何花落去”,王琪聽了,當即吟道:“似曾相識燕歸來”。晏殊一聽,拍手叫好,後來他寫過一首詞《浣溪沙》,裏邊就用上了這副聯語:
  一曲新詞酒一杯,
  去年天氣舊亭臺。
  夕陽西下幾時回。
  無可奈何花落去,
  似曾相識燕歸來。
  小園香徑獨徘徊。
    晏殊太喜歡“無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識燕歸來”這兩句,後來他在一首七言律詩裏《示張寺丞王校勘》又用上了這兩句:
  元巳清明假未開,小園幽徑獨徘徊。
  春寒不定斑斑雨,宿醉難禁灩灩杯。
  無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識燕歸來。
  遊梁賦客多風味,莫惜青錢萬選才。
  這在我國古代詩詞作品裏,倒是不甚多見的。
返回列表